油炸食物所剩下的廢食用油,重複使用油脂就會氧化劣變,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與聚合物質(也可能含致癌物質),長期使用有害人體健康。 若隨一般垃圾送進焚化廠焚化,將會增加空氣污染,產生戴奧辛等有毒氣體,且烹飪後之廢食用油含有鹽分等含氯物質,不容易完全燃燒。 而廢食用油若未經截留,亂倒排入水溝中,由於油不能溶於水,將致使水面浮油,油光閃閃,甚至油脂凝結形成頑垢,堵塞下水道, 易引來蟑螂老鼠,造成水溝髒亂惡臭,嚴重影響民眾飲食衛生。
正確的回收作法,是將廢食用油冷卻後裝入透明容器加蓋密封,連瓶直接交給清潔隊,清潔隊回收後,交給再利用業者回收利用, 至於事業所規範食品工廠、速食餐飲業等大型企業,則全面建立廢食用油的數量及流向申報。
本市建立廢食用油履歷資料庫,藉由全體市民、店家及政府共同努力,讓大家可即時掌握食用油品資訊, 使廢食用油妥善流向再利用機構,再利用產生生質柴油、燃料油、肥皂原料等產品,使其資源循環,杜絕黑心油流向餐桌。
步驟1:
用眼看-可在日光燈下肉眼觀察,正常液態食用油品的顏色透明清澈, 因油品種類不同而呈現微黃至棕色不等程度的深淺色澤,而劣質油普遍顏色較深, 且可能有混濁或含懸浮物、沉澱物(初榨油除外)之情形。而固態食用油品則多呈白濁至黃濁且顏色均一之外觀。步驟2:
用手摸-正常食用油品的黏稠度不高,如用手摸起來,有黏稠或沾黏的現象時,可懷疑油品已劣化。步驟3:
用鼻聞-可在手指滴上油滴後,搓一搓,以手溫讓油滴加熱,這樣更容易讓味道飄散出來。 正常食用油品,依種類會有其特有的清香味,如有油耗味、刺鼻味或異於原有風味的情形時,可懷疑油品有劣化或混摻之情形。
→勿買散裝或來路不明之油品
→勿重複使用或使用不新鮮油品
→做菜時要用排油煙機排煙
→減少油炸食品之攝取
→減少高溫爆炒或煎炸的食物
臺南市政府衛生局/衛生資源/食品安全資訊專區 本市衛生局針對臺南商家使用頻率前10高之食用油品進行檢驗, 檢驗項目包括黃麴毒素(B1、B2、G1、G2)、鉛、銅、砷、汞、芥酸等衛生標準。
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/黑心油品事件專區
資料來源: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本市建置「廢食用油雲端資訊平台」,除可讓民眾獲知美食小吃使用之油品及廢食用油之流向等訊息, 並可利用手機掃瞄合作店家QRcode,就可以即時了解資訊,讓全民一起為食品安全把關,拒絕流向不明之黑心油。
步驟1:查詢合作商家「廢食用油履歷QRcode」

步驟2:使用智慧型手機掃描QRcode

步驟3:手機立即顯示廢食用油流向等資訊

民眾參與掃描QRcode,市政府持續進行產源及末端稽查,合作商家共同維護平台資訊,共同監督油品安全, 使黑心油品無處可去,讓食品安全更安心。
民眾排出的廢食用油回收後,由清除機構及清潔隊回收,最後交給再利用機構處理, 將廢食用油轉製成生質柴油、環保肥皂、飼料添加物、硬酯酸鹽等產品,使資源能循環生生不息。
1.所需材料:
廢食用油、鹼水、模型容器、環保筷、香精
2.DIY步驟
步驟1:
將收集來的家庭廢食用油,以濾網套在貯存容器上,倒入容器裡過濾雜質後放涼。
步驟2:
廢食用油倒入大量杯內,加入鹼水混合,比例約為四比一,可加入少許香精或檜木鋸木屑等添加物。
步驟3:
充份攪扮混合至濃稠狀再倒入模型容器內,靜置一至二天等待肥皂凝固後脫模,脫膜後擺放在室內通風處放置四星期皂化後即能使用。
3.注意事項:
● 使用鹼水時需戴手套,且要在通風處慢慢倒入,再慢慢攪拌,此時溫度會上升。如不小心碰到鹼水,請用大量清水沖洗。
● 建議使用於洗抹布、爐子、抽油煙機、地板等廚廁清潔。
廢食用油肥皂教學說明
資料來源: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中油公司實驗室以「廢油甲酯技術」,以不同比例配方進行生質燃油試燒的結果證明,廢食用油經轉酯化, 可掺入燃料油成為「生質燃油」,不但有助提高燃料油的品質,並可改善油品的黏度及流動性, 避免冬季因溫度較低,出現油品流動性不佳的現象,且不會影響鍋爐燃燒效率,同時也能降低燃燒後SOx (硫氧化物)排放量約2.5~12.3%、CO(一氧化碳) 排放量約5~23%,有助於空氣品質提升與環境保護。
廢食用油去化作業流程圖
資料來源: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為拓展廢食用油回收去化管道,除了肥皂原料、硬脂酸原料或生質柴油原料等再利用用途之外, 環保署、經濟部協調台灣中油公司,進一步研發將廢食用油轉製作為工業用生質燃料油原料, 並與生質能源及食品業者合作,共同組成了一個民眾可信賴的廢食用油去化平臺,將廢食用油經轉酯化後摻配至燃料油, 成為「生質燃油」,提供工業用戶使用,不但可提高廢食用油價值,將其轉化為有用的能源, 也可 避免不肖商人將不合格油品流做不法用途,可謂一舉三得。
廢食用油變燃料流程圖
資料來源: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